鋁合金壓鑄件表麵缺陷圖片和原因分析及解決辦
摘要:鑄合金壓鑄件表麵缺陷主要原因彙總:欠鑄、冷隔、起皮、氣泡、飛料、夾渣、氣孔、拉傷、熱裂、熱脆、凹陷、脹裂、變形、 粘膜、縮孔、龜裂、泄漏、泄漏、夾層、雜質、流痕、起泡、裂...
鑄合金壓鑄件表麵缺陷主要原因彙總:
1、金屬壓力太低(壓射比壓低); 2、金屬壓力太高; 3、第一級速度太低; 4、第一級速度太高; 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9、第二級速度太高;10、增壓太早;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3、增壓太高;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8、凝固時間太長/短;19、鎖模機械/導柱等不好;20、頂出力太高;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23、鎖模力太低/機器噸位太小;24、操作循環不正規;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26、加熱/冷卻裝置漏油;27、衝頭潤滑油太多;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1、模具噴塗太多;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陰 振 生 附注:紅色文字表示可能性最大的原因 藍色文字表示可能性一般的原因 綠色文字表示可能性較小的原因 括號內的文字是相關原因的補充
壓鑄件缺陷分析
一、充型不足
可能原因:1、金屬壓力太低;3、第一級速度太低;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3、6:金屬在橫澆道和型腔中失去的熱量可能太多);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4、15、16:當使用預填充時,金屬太多可能引起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因此在第二階段之前金屬已太冷了);24、操作循環不正規;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31、模具噴塗太多;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6、37、38:可能影響填充模式); 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46、金屬規格不對。
三、起皮
可能原因:2、金屬壓力太高(在型腔填充時,模具脹開可以引起鑄件表麵分層);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在預填充期間可能會形成氧化層);10、增壓太早;13、增壓太高;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23、鎖模力太低/機器噸位太小(在型腔填充之後,繼續進料,使模具受力而打開);28、衝頭潤滑油太少/衝頭粘卡(型腔填充不連續或不均勻);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不良的橫澆道設計可引起在型腔填充過程的分層);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四、起泡
可能原因: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3、4:錯誤的第一級速度能造成空氣帶入金屬內);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8、凝固時間太長/短;21、頂出延時太短;28、衝頭潤滑油太少/衝頭粘卡(衝頭粘卡可以引起在第一級期間的空氣卷入或型腔填充期間的速度改變);30、模具太熱;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已損壞的壓射筒可以是帶入空氣的根源);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
五、飛邊
可能原因:2、金屬壓力太高(檢查P-Q2曲線圖的操作窗口,確定其壓力和投影麵積不能太高);7、減速設定錯誤;9、第二級速度太高(通常第二級速度的變化會影響金屬壓力);10、增壓太早;13、增壓太高;19、鎖模機械/導柱不好;23、鎖模力太低/機器噸位太小(可能瞬間引起拉杆損壞或模座板裂紋突然產生);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類似原因造成飛邊突然發生;型腔表麵的水變成水蒸汽,可以引起嚴重的飛邊);31、模具噴塗太多(型腔表麵的水變成水蒸汽,可以引起嚴重的飛邊);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如果模具構造和拋光不良,模具就可能關閉不嚴);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4、金屬太熱/冷(如果金屬非常熱,模具更容易有飛邊)。
六、冷碎片
可能原因:3、第一級速度太低(金屬填充率太低可增加壓射筒裏的激冷層碎片的生成量);8、第二級速度太低;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5、16:金屬碎片的根源);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24、操作循環不正常;29、模具太冷;31、模具噴塗太多;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太冷了);46、金屬規格不對(金屬成分能引起一部分金屬在很高溫度下在壓射筒中凝固)。
七、油痕
可能原因:24、操作循環不正規(模具和壓射筒可能太冷了);27、衝頭潤滑油太多;29、模具太冷了。
八、氣孔
可能原因: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8、第二級速度太低(型腔填充時固體的百分比太高,第二級的速度可能是氣孔的原因);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1、12:增壓可用來減少一些氣孔);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4、15、16、17:改變容積能影響波的加速度和第一級/二級切換點);24、操作循環不正規;28、衝頭潤滑油太少/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24、29:在型腔填充時,如果模具太冷,當兩股金屬的相遇時空氣可能被堵住,這與冷隔相似);31、模具噴塗太多;36、真空泄漏;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6、37、38:型腔中含有空氣);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例如,設在壓射筒的口邊和低位的頂杆處,可以引起空氣帶入金屬中);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
九、拉傷
可能原因:18、凝固時間太長/短(鑄件的變冷收縮,這會引起鑄件夾在模具中,例如長時間在模具裏停留);19、鎖模機械/導柱等不好;20、頂出力太高;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30、模具太熱(當頂出時金屬會太軟,粘模同樣可以發生);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金屬粘連是模具的那個區域太熱的跡象,可能引起其它問題,如拉傷和粘模);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氣蝕和侵蝕可以引起模具鋼的快速損傷,同時可以引起拉傷);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內澆口對麵可以是熱節點源);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
十、熱裂紋
可能原因:1、金屬壓力太低;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9、第二級速度太高;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5、16、17:當使用預填充時,第一級/二級切換點會改變,可引起填料前端在模具不同部位的變化);24、操作循環不正規(可以引起模具溫度的不穩定);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十一、熱脆性
可能原因:18、凝固時間太長/短;20、頂出力太高;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18、20、21、22:調整這些參數可能解決問題,但沒有觸及根本原因);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40、拔模斜度不足或側凹(頂出時損壞);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可能引起模具的某些部位過熱和鑄件的某些區域太熱);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5、46:過多的Fe、Cu和Zn可以引起熱脆性)。
十二、凹陷
主要原因:1、金屬壓力太低;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9、第二級速度太高;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1、12:不能補縮。有時不能補縮是由於內澆口位置的原因);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24、操作循環不正規;26、加熱/冷卻裝置漏油(另外,插芯油缸泄漏也可造成型腔表麵有油,引起凹陷);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十三、脹裂
主要原因: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3、4、5:帶進空氣的根源);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4、15、16:料餅太厚可脹裂);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8、凝固時間太長/短;21、頂出延時太短;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26、模具加熱/冷卻油裝置泄漏;27、衝頭潤滑油太多(25、26、27:造成裹住氣體的根源);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多產生在壁厚處);44、金屬太熱/冷;
十四、彎曲
主要原因:18、凝固時間太長/短;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24、操作循環不正規(差的溫度控製);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差的填充模式可能使模具的某些區域的熱負荷集中);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6、金屬規格不對。
十五、粘模
主要原因:2、金屬壓力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預填充有時可以幫助某些區域減少粘模);9、第二級速度太高(在一些實例中,改變金屬速度可增加對問題區域的熱量傳遞);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5、16、17:容積的變化會改變實際的第一級/二級切換點。這可改變模具的熱分布狀態);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模具可能需要拋光);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46、金屬規格不對(Fe低於0.6—0.7%的標準時可引起粘模)。
十六、縮孔
主要原因:1、金屬壓力太低;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9、第二級速度太高;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4、15、16、17:增壓時,當料餅太薄時可以發生縮孔);24、操作循環不正常;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改善內澆口、橫澆道設計可以提高某些區域的補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縮孔與氧化物和渣子有關);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十七、熱格紋 壓鑄缺陷分析
主要原因:2、金屬壓力太高;7、減速設定錯誤;13、增壓太高;24、操作循環不正規(模具太冷);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1、模具噴塗太多;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
十八、泄漏 壓鑄缺陷分析
主要原因:1、金屬壓力太低;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在預填充期間,在橫澆道、內澆口和型腔中的凝固金屬可以破壞填充模式,以及產生的激冷層碎片同樣可以引起泄漏);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機器儲能器的壓力可能低或增壓回路沒有效工作);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4、15、16、17:影響金屬在橫澆道和模腔內的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偏差,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可能是在壓射筒被充滿之前裹住空氣原因);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26、模具加熱/冷卻油裝置泄漏;27、衝頭潤滑油太多;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1、模具噴塗太多(25、26、27、28、30、31:多孔的根源);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45、46、47:改變金屬成分或規格可以改善其壓力密封性)。
十九、表麵變色
主要原因: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如果使用預填充,金屬可能太冷,並在鑄件表麵引起色斑或收縮);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26、模具加熱/冷卻油裝置泄漏;27、衝頭潤滑油太多;29、模具太冷;31、模具噴塗太多(模具表麵太冷或有過多量的脫模劑);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在型腔填充期間,金屬的某些液相可能首先凝固在表麵上);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主要特征:型腔填充期間在澆口裏產生金屬隔層(激冷層碎片),當鑄件除去澆口時,澆口的斷麵會出現明顯凸凹不齊的夾層。
主要原因: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金屬填充率太低可增加壓射筒裏的激冷層碎片的生成量);29、模具太冷;31、模具噴塗太多(在型腔填充期間,如果內澆口被不完全地凝固,激冷層碎片就會出現);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二十一、雜質
主要原因: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5、16、17:在這些區域裏凝固的金屬會被推進壓射筒,然後進行壓鑄);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
二十二、頂傷
主要特征:鑄件被頂出時,頂杆壓在鑄件表麵的壓力過大。
主要原因:18、凝固時間太長/短;20、頂出力太高(粘模也可引起頂傷,見粘模);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24、操作循環不正規;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頂杆位置差可能造成頂傷);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6、金屬規格不對;
二十三、侵蝕/氣蝕
主要特征:熔化的金屬直接衝刷模具鋼表麵引起侵蝕;湍流產生金屬流的低壓部位的真空,這可瓦解模具表麵,引起氣穴型腐蝕。
主要原因:8、第二級速度太低(金屬流沒有被霧化);9、第二級速度太高(金屬流折返成固化粒子流);29、模具太冷;31、模具噴塗太多(29、31:在橫澆道、內澆口裏冷凝的金屬使橫澆道、內澆口的有效麵積改變);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
二十四、裂紋
主要特征:開模或頂出時由於機械作用引起鑄件的損壞,這是鑄件裂紋的原因。而熱裂紋、表麵裂紋屬於收縮型,在此類裂紋之外,同樣,熱脆性也在此類裂紋之外。
主要原因:18、凝固時間太長/短;19、鎖模機械/導柱等不好(當模具開啟時,鑄件被損壞);20、頂出力太高;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21、22:根本原因是模具表麵差、鑄件幾何形狀不良和金屬規格不對,見熱脆性);24、操作循環不正規;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1、模具噴塗太多;32、模具噴塗不夠;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
主要原因彙總:
1、金屬壓力太低(壓射比壓低);2、金屬壓力太高;3、第一級速度太低;4、第一級速度太高;5、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早;6、第一級/二級切換點太晚;7、減速設定錯誤;8、第二級速度太低;9、第二級速度太高;10、增壓太早;11、增壓太晚;12、增壓太低;13、增壓太高;14、料勺的注射重量設定錯誤;15、在注料口受阻;16、在定量爐的流槽上受阻;17、定量爐的管道阻塞;18、凝固時間太長/短;19、鎖模機械/導柱等不好;20、頂出力太高;21、頂出延時太短;22、頂出延時太長;23、鎖模力太低/機器噸位太小;24、操作循環不正規;25、模具有水/水管泄漏;26、加熱/冷卻裝置漏油;27、衝頭潤滑油太多;28、衝頭潤滑油不足/衝頭粘卡;29、模具太冷;30、模具太熱;31、模具噴塗太多;32、模具噴塗不夠;33、模具噴塗型式錯誤;34、脫模劑濃度太低;35、模具表麵髒/金屬粘連;36、真空泄露;37、真空開啟太早/晚;38、排氣道和/或溢流口失效;39、模具/壓射筒表麵拋光差;40、拔模麵斜度不足或側凹;41、內澆口和橫澆道設計差;42、加熱和冷卻點的導熱控製差;43、鑄件的幾何形狀成型困難;44、金屬太熱/冷;45、金屬被汙染或髒;46、金屬規格不對;47、爐中熔料裏有浮渣。